专业人士都在用的调研平台

问卷调查的默许偏差,你中招了吗?

调研家SurveyPlus
2024-12-26

 

主观态度问题的调查中,研究者经常需要受访者就某些陈述(观点、政策等)表达同意/不同意支持/反对正确/错误是/否等态度。人们发现,无论提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些受访者都倾向于表达同意或接受的态度这种现象即默许偏差(acquiescence bias)。

举例来说,在下面的这些问题中,表现出默许偏差的受访者总是倾向于回答同意:

 

在这些示例中,受访者的“默许”行为可能会严重影响数据准确性,甚至可能误导团队做出错误决策。

那么,默许偏差究竟缘何产生?又该如何有效避免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深入探究其中缘由,分享实用的规避方法。

 

 

默许偏差的6个成因

 

默许偏差并不能仅仅归结为受访者没有认真答题这一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可能由许多原因综合而成,以下是过往研究总结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原因:

 

1.受访者的背景

一些个人背景因素可能会导致受访者产生默许偏差。比如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更容易表现出默许偏差。据其中一些研究推测,这种偏差的形成可能源自于受访者感知到的与研究者的地位差异——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这些社会地位更高的研究者所提问的观点都是真实的或者正确的。

2.受访者受自己理想形象的影响

参与一项调查会影响受访者自身的行为它首先可能会触动受访者对自我认知的调整,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回答问题的模式。有研究表明,受访者最终将参与调查当作分享他们自我理想形象观点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调查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偏移,从单纯探询 “我的观点是什么”,悄然演变成了询问“基于我的身份,我的观点应该是什么”。

 

3.受访者刻意“逢迎”

人们通常认为相较于受访者自填的问卷形式(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站发放的问卷),在访员主导实施的调查场景下受访者会呈现出更为显著的默许偏差。

然而,即便是在自行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受访者往往也会尝试透过问卷中的问题去揣摩研究者设计问卷时的潜在意图,这可能致使他们给出一些刻意逢迎研究者喜好的、略显生硬牵强的回答,抑或是刻意朝着他们自认为符合研究期望的方向进行作答。

(美国心理学家Lee Cronbach对这一理论持有异议,他提出受访者实则是凭借自身的记忆来构建对主观态度问题的个人观点。Lee Cronbach的这一理论很好地诠释了为何在调查中受访者有时会给出两个相悖的答案:其中一个答案源于受访者讨好研究者的心理倾向,而另一个则来自于受访者基于自身记忆所形成的立场 —— 这两个答案均是真实可靠的,却也是相互对立的。)

 

4.受访者缺乏参与调查的动力

部分受访者,尤其是那些缺乏深入思考问题动力的人,在回应问题时往往会寻求思维捷径。默许偏差便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类似的表现形式还有受访者一律选择中间立场)。当调查存在如下情形时,这种情况便极易出现:

  • 目标受众定位不准确
  • 问题不够清晰
  • 调查对受访者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他们不想完成调查
  • 调查过于冗长
  • 参与者时间有限,无暇完成

 

5.受访者想要保持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

当受访者意识到有人会审视他们的答案,又或者调查结果能够关联到他们个人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对于自身数据使用方式的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卷提问的是一些不太受社会认可的问题,受访者往往会选择那些看上去与社会规范更为契合的答案。

例如,当提出 “您认为自己是一位善于社交的人士吗?” 这一问题时,研究者得到“是” 的回答可能会多于 “否”的回答 ,即便这可能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这是因为在受访者的观念里,善于社交比不善社交更值得推崇。

 

6.对于某些问题受访者不相信存在“中间立场”的答案

受访者对于某些议题可能一直持有非常坚定的信念,提问相关问题会激发他们的极端看法——当看到关于这些议题的提问时,他们的思维会直接跳过思考和权衡的阶段,而直接选择极端答案,默许偏差便出现了。

例如,当提问“你是否认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每个人的责任?”时,一些受访者可能会依据自己过往形成的一些固有观点直接选择“非常同意”这样极端的选项,而不去认真思考自己真实同意的程度,忽略了“有点同意” 或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这些中间选项。


 

避免默许偏差的5种方法

 

1.重新调整问卷和表述问题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问卷,使问题与研究的主旨更紧密契合,帮助受访者更好地理解题意,并减少受访者答题的费力度:

  • 避免引导性问题(leading question)
  • 重新设计问题格式和选项内容,避免模棱两可、引发歧义的表述
  • 问卷尽量保持简短

例如,下图这一问题可能比较容易引发默许偏差:

而如果重新调整问题格式,直接询问受访者对自身经历的满意度,那么默许偏差的风险就能降低。以下是修订后的问题:

 

2.采取措施帮助受访者集中注意力

可以在问题下方添加副标题,以此纳入更多关于问题本身的信息。这有助于受访者专注于所问的内容,增进他们的理解,降低他们跳读问题内容或不能理解所问何事的可能性。

 

3.规划参与调查的群体,挑选适配的调查对象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阶段,需要仔细斟酌纳入哪些参与者最为恰当,还要留意他们所处的地域。比如当同时面向多个国家的受访者展开调查时,不同国家的受访者所表现出来的默许偏差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各类人口信息,可以帮助你基于他们各自的背景挖掘出更精准的结果,这在后续分析调查结果时会非常有用,因为你能够依据这些背景要素对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4.研究者需要对自身的角色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调研工作中,研究者造成的偏差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即使在自填的调查模式中,这种偏差也时有发生。

如果研究者的提问带有强烈的感情倾向或立场,就极易把受访者“逼”到某一极端,而忽略了实际上还有其他多种立场可供权衡。所以,研究者应该思考如何以中立且毫无压迫感的方式来设计问题,力求让每一个选项都能得到应得的考量。

5.提高调查的透明性,缓解受访者的焦虑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希望尽量表现得礼貌和讨人喜欢,这样的社交规范应用到调查场景中会导致受访者的回答出现偏差。鉴于此,我们不妨考虑引入匿名机制,特别是针对那些触及社会禁忌,或是公开答案可能给受访者带来负面影响的调查,匿名举措能打消受访者的顾虑,使其自身回答更为真实可信。

除此之外,详尽阐释参与者数据的用途,并郑重承诺他们随时享有退出权,也能极大程度缓解受访者的焦虑情绪。当受访者感受到这份尊重和自我抉择的权力,并选择继续参与调查时,他们往往会更愿意袒露心声,给出更真实且可靠的答案。

以上便是关于“问卷调查的默许偏差,你中招了吗?”的全部内容,欢迎关注@调研家,我们将带来更多优质内容与调研干货,助力研究者完成学术与商业市场调研。如需专业、高效的在线调查样本收集服务,欢迎联系我们。 

 

本文基于以下文章改编:

[1]Qualtrics:What is acquiescence bias and how to stop it?https://www.qualtrics.com/blog/avoiding-the-yes-bias/ 

[2]Krosnick, Jon. 1991.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the cognitive demands of attitudes measures in survey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5: 213-236.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推荐

随时随地获取 调研家 观点

关注公众号

调研家,专业人士
都在用的调研平台

关注调研家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问卷编辑、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干货分享

调研家,专业人士
都在用的调研平台

获取定制解决方案

《调研家服务协议》
已有账户 马上登录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申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知道了

调研家将为您提供

一对一专业服务,根据您的项目情况,为您定制专属解决方案

专业服务助您事半功倍
样本需求
项目定制
  • 请选择您的需求

  •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申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企微咨询顾问

    咨询电话

    188 2459 1379

    Copyright © 2023 SurveyPlus 瀚一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14013号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4015号